4月20日-21日,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的“2018中國農業展望大會”在北京舉行。大會發布了《中國農業展望報告(2018-2027)》(簡稱《報告》),對未來10年中國主要農產品市場供需進行了預測。《報告》指出,展望后期,受成本推動和經濟增長等因素影響,農產品價格穩中趨漲。
需求量將繼續增長
農業農村部副部長,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出席大會并發表演講。韓俊表示,城鎮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,為農業供給體系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提供了巨大的拉動力。未來10-20年,隨著食物消費結構的持續轉變,食用農產品需求量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。
生產布局方面,他指出,農產品貿易對調劑國內市場供應做出了積極貢獻,但不能指望靠國際市場解決中國的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的供給問題。要利用糧食供求關系相對寬松的窗口期,積極采取糧改飼、玉米大豆輪作等途徑,擴大大豆生產規模。
他強調,要加強農業生產和市場的監測預警,通過信息引導,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,提升國際市場話語權;要最大限度發揮農業貿易在促進農業發展、服務國家對外戰略中的作用;要進一步完善農業全球戰略布局,明確利用國際市場、國際資源發展的方向和重點領域,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,合理分散風險。
未來價格穩中趨漲
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、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表示,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積極成效。未來10年,農業高質量發展將會取得明顯效果,農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。未來,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持穩健增長態勢,谷物保持基本自給;農產品消費穩步增長,消費升級明顯加快;農產品貿易保持活躍,進口品種和來源地更加多元。
價格方面,稻谷、小麥價格展望前期穩中趨弱,鮮活品種價格季節性波動仍然明顯。展望后期,受成本推動和經濟增長等因素影響,農產品價格穩中趨漲。
會議針對18個品種的未來10年走勢進行了專題信息發布。《報告》指出,未來10年,稻米產量保持穩定,消費總量增加;小麥生產保持穩定,消費穩中有增;玉米種植向優勢產區集中,面積先減后增,價格走勢由弱轉強;大豆消費需求穩步增長,進口量繼續增加;油料生產穩中有增,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;棉花品質穩步提升,面積和產量下降;食糖產量穩中略升,消費總體趨增,進口持續增長;蔬菜總體供給寬松,貿易順差格局繼續保持;馬鈴薯長期來看,生產量和消費量都將保持增加態勢;水果產量增速趨緩,消費升級加快,進出口總量擴大;豬肉產量增速前高后穩,進口量趨降;禽肉產量溫和增長,出口穩中有增;牛羊肉生產消費保持增長,牛肉進口繼續增加;禽蛋生產消費增長,增速趨緩;奶制品產消穩步增加,進口量繼續增加;水產品產量將先降后升,消費繼續增長;工業飼料產量及消費量保持穩步增長,飼料產品價格穩中有升。